ReadON革命:一切为“破茧”而生

ReadON老猫
Jun 17, 2023

--

互联网行业有一句话:“把用户当成猪,别管喂什么,养肥就行。”所谓的大数据杀熟,靠的就是信息茧房。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体验,每次上百度和小红书搜索你想要的内容时,页面上总是会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给你推荐一些类似的东西,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同一个话题给团团“围住”,仿佛掉进了一个陷阱里。结果,原本分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却因为算法的推荐和不断循环的诱导,让你变得像贪吃蛇一样,一直在这样的信息里打转。

再比如,你前一天晚上在抖音上刷了两条心灵鸡汤的视频,或是在YouTube上无意中点了一条打擦边球的情色视频,结果第二天不出意外,当你再刷抖音或打开YouTube时,会发现突然冒出许多心灵鸡汤和跟前一天类似的情色视频。这时,你是会选择划过,还是会情不自禁的点开再看上一会?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像吸食了鸦片一样,忍不住又一头扎进去……最后结果是,越刷越起劲,越看越上瘾,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不知不觉又熬到了深夜凌晨,到头来反而越发焦虑,懊恼悔恨不该这样浪费时间。

这,就是“信息茧房”造成的危害。

也许你对这样的体验早已司空见惯,甚至习已为常,仿佛认为他们本来就应该这样,时间久了好像也没觉得有什么。如果这样的话,只能说你已经被“毒害”得很深,麻木得连敌友都分不清了。

不过,下面几个案例,也许能让你洞若观火,并迅速从“梦”中惊醒。

A类:

1、陈孝泉有一个13岁的女儿,是山东沂蒙山区的留守儿童,他与老婆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就交给了爷爷照料。夫妻俩外出前,专门给孩子配了一部手机,想着方便联系,顺便也能让她借助互联网学习,开阔一下视野。结果可好,女儿整天待在家刷一些低俗、恶搞的短视频,越刷越痴迷,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老人说了也不听。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孝泉打开女儿手机上的短视频App,发现推送的内容全是低俗恶搞的东西,连续刷了几个都跟这相关,不想看都不行。

2、前不久,合肥网购“达人”彭女士在网购时发现,同一家店铺的同一件衣服,使用不同的手机购买,价格相差20多元。“其实,早在去年我就发现了电商‘杀熟’问题。今年以来,我常常使用爱人的账户购买东西。”彭女士表示,为了规避“大数据杀熟”,她无奈地选择使用不常网购的爱人的账户购买商品。老用户本该是优待的对象,却成了部分电商平台“算计”的对象。一些平台利用算法,分析用户的喜爱偏好、消费能力后,专宰“熟客”,让人感叹“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

B类:

1、去年3月30日,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郑州新店,在郑州高端购物中心丹尼斯大卫城正式开门迎客。当天,为了一件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超过上百万的奢侈品,很多不差钱的主不顾疫情影响,纷至沓来,有的不惜排队4小时,有的甚至连腿受伤了,也要坐着轮椅叫跑腿小哥将自己推来,18名销售人员忙得筋疲力尽,也接待不过来。到了下午6点,箱包区域近乎售罄,只剩下陈列商品,就连相框、纸镇、烟灰缸等日常用品也被一抢而空。

2、爱马仕开业同一天,一位外来务工的大叔因疫情失业,找不到工作,举目无亲,身无分文,一连饿了4顿。实在没有办法的他,在路过一家烧饼店时,只好怯怯的向老板求助。后来,好心的老板给他拿了几个烧饼,大叔激动得想要跪下,结果被老板劝阻。临走时,老板又给大叔塞了500块钱,大叔哽咽着道谢,背过身偷偷抹了一把眼泪。

以上两类案例,一个是信息的“茧,一个是生活的“井”

看完它们,你是不是觉得,这个世界有些不真实?或是觉得,我们好像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其实它们都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只是因为你的所见所闻,都是你身边的人和事,那些超出你圈层的信息,若非刻意探知,你可能永远接触不到。

这就是当代社会一个非常隐蔽的认知陷阱: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的桎梏,就是如来的弥天魔掌

“信息茧房”,是美国哈佛大学凯斯·R·桑斯坦教授提出的著名概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茧房”呢?简单来说,它是指在信息传播中,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只关注让自己愉悦的东西,或者更乐于跟志同道合的人交流,久而久之,他便被局限在了“人造孤岛”中,就像蚕一样,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里,从而不愿面对外部的世界,丧失了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为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利用大数据持续向用户提供定制化、精准化服务,让碎片式阅读取代了深度阅读,被动观看代替了主动选择,甚至一些平台为增加点击率和流量、满足商业利益,还会进行人工推荐,即主动制造噱头,推荐博眼球、打擦边球信息。这在无意间,加速了“信息茧房”的形成,人们的大脑逐步被简单化、流程化、标签化和无思考化,让人“一次点”变成“一直看”,莫名的有些惶恐,感觉社会“乱糟糟的”。

大数据“精心布置”的信息茧房,帮你轻易过滤掉了不熟悉、不认同、不喜欢的内容。

你看到的,永远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你学到的,永远都是你认同的那些观点。

你听到的,永远都是你想听的那些声音。

然而,这种舒适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偏见、撕裂与群氓。这会带来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从此,你丧失了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也离世界的真相,越来越遥远。

“信息茧房”就像一个劫匪,里面的人容易患上斯德哥尔摩症。人在茧房的时间越长,沉没成本就越大。即便哪天三观受到“暴击”,也不愿意承认和醒来。因为醒来的成本太高、代价太大,心理上接受不了。“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就是这个道理。相反,他们会劝你好好配合劫匪才是唯一的生路。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互联网的发明,原本有利于我们更加高效便利的获取信息,拓展视野。然而,身处“信息茧房”之中,就好像把自己封闭在回音室里,每个人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相同的意见就会不断被重复强化,不同的观点则会被过滤屏蔽,作茧自缚而不自知。

有人说,“在网上找过一次茄子,再看到的就都是紫色。

算法本身并没有错,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海量信息中,快速精准的筛选自身所需,自动过滤掉我们“不认同”、“不感兴趣”的内容,提高我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舒适度。然而,这种投其所好、精准“投喂”的推送方式,不仅会屏蔽掉多样化信息,还可能导致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单一,自以为“一屏在手便可通晓世界”,殊不知,一不小心就会跌入算法矩阵的魔掌。

由此可见,长期处于“信息茧房”之中,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哪怕某一天,当你突然从“茧”中惊醒,想要从它的桎梏中挣脱逃离,想必也会像孙悟空在如来的手掌中翻腾一样,无力回天。因为,这不是你凭借一人之力,就能改变的。

叫板互联网“流氓”,ReadON“破茧”而出

当今时代,数字信息浪潮风云激荡,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然而,我们每个人并非生活在真空里,海量庞杂过载冗余的碎片化信息,早已成为越来越多人无法剥离的“氧气罐”,哪怕一刻钟都离不了。这也就为“信息茧房”,提供了丰沛的阳光空气和土壤,轻则让人被网络算法所绑架,重则连社会共识也会遭到蚕食。

但是,我们又不能把自己局限于一口“井”,一个“茧”。

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肉体出生,一次是认知觉醒。”要想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就必须跳出信息茧房,不断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不能打破“信息茧房”的桎梏,不能赶走这个互联网“流氓”,在形形色色的海量信息面前,就容易失去定力、迷失方向;在碎片化浏览、满足视觉刺激的消遣中,就容易远离读书、学习和思考,淡化人情事故;在相同或类似观点的反复强化中,就容易偏听偏信、一叶障目,形成认知偏见。

说起来貌似很容易,实际上想要真正做到又是何其的困难。

事实上,导致信息茧房这个“流氓”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无外乎两点:一个是人性抵挡不住诱惑的弱点,另一个是无耻的算法推荐技术。前者要想改变,就必须让用户清楚地意识到“我在获取信息”,而拒绝沉浸于算法推荐日复一日的同质化内容当中。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战胜人性,做到这样的清醒和自律呢?至于后者,与其说让那些平台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改进推荐算法,不如将他们直接拉出去枪毙,毕竟没有一个商家不嗜血如命。

在利益驱动下,价值导向变成了流量导向,算法推荐变成了获利工具,所有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让用户长期被困在“信息茧房”里,被这个“流氓”肆意的戏耍。这,似乎成了一个死结。

正是在这个困局甚嚣尘上,并且越来越僵化的背景下,一个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致力于帮用户自由且高效的获取优质的内容,打破“信息茧房”束缚,探索一个真实世界的革命性产品 — — ReadON,横空出世!

一、什么是ReadON?

简单说,ReadON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内容聚合平台,为开发者和内容生态系统参与者,提供与Web 2兼容的所有权解决方案、策展共识数据和用户隐私保护服务。

ReadON旨在收集整合Web3优质博客、文章、视频等内容,通过社区对内容板块的治理,结合用户社交画像进行定向的内容推送,重塑用户的阅读行为,打造Web3领域的“今日头条”。它将NFT版权授予文章作者,鼓励更多优质内容,并引入GameFi奖励机制,激励用户阅读形为,帮助内容创作者获取更多的流量和收益。

ReadON的优势在于,它将阅读转化成了一种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它解决了中心化内容平台垄断创作者作品和消费者用户对数据的所有权,控制信息发布规则和用户认知,获取超额利润的问题。

二、ReadON是如何打破“信息茧房”的?

传统的Web2社交媒体,其内容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个是基于算法的推荐(如抖音),另一个是基于订阅和关注的发布(如Twitter)。但是,正如前面我们用大量篇幅去剖析的那样,这两种类型一个会不断强化个人的关注领域甚至价值偏好,会不断自我加强个人的偏好,并且无意识中施加算法产生的偏见,另一个则会造成关注新领域的时候,比较难判断到底该关注谁,同时只能看到自己主动关注的人的内容。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形成“信息茧房”的诱因和罪魁祸首。

ReadON恰好避免了这两点。ReadON选择的是“话题关注+社区推荐”的方式,用户选择自己关注的话题的同时,利用这个话题社区共同的决策来给用户展示内容。一方面解决了兴趣点的选择,另一方面通过群体的判断,来避免个人对内容筛选的自我强化。可以说,这种方式是“信息茧房”的克星,ReadON为“破茧”而来。

1、一键订阅话题板块,高效获取优质内容信息

ReadON构建了一套针对内容消费者、创作者和策展人的激励方案,并开发了与内容话题绑定的NFT系统,通过read to earn机制设计来增强用户使用产品的动力,以达到让更多的用户进入Web3的目的。

打开ReadON APP,你会发现在话题中心,分门别类的呈现了许多Web3耳熟能详的热门板块,其中包括Bitcoin、Ethereum、Defi、NFT、DAO、Layer2、Gamefi、Hackers、Vitalik Buterin、Ventures、Stable Coin、Elon Musk、Hackers、Entertainment等13个不同话题的内容,并且每个主题都显示了当前的热度(粉丝数)。这些内容,大都来源于Twitter、Mirror、Medium、BlockBeats等全球主流媒体和创作者平台,几乎覆盖了Web2和Web3全部的内容阵营,既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也确保了内容的多样性,而且更重要的是,所有内容都是根据关注人数、阅读量和热度,结合算法筛选上来的,相当于从一堆沙子里直接挑出了金子。

作为内容消费者来说,他不仅可以从纷繁复杂的话题中,一键订阅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主题,同时还能在浩如烟海的文章信息里,毫不费力的找到当前最热门的资讯,以及最优质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帮他们节省了筛选的成本,从而让阅读和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高效。

此外,为了让用户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资讯,应用里还专门设置了“NEWS”板块,全天24小时捕获当前最新的动态时讯,确保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除了文字内容,目前你还能在“Video”里,看到YouTube上面相关的视频话题;另外,APP里强大的搜索功能,也能帮你随时随刻找到你想要的博客、新闻、文章、视频等内容。

总之,以上这些,都是避免用户陷入“信息茧房”的具体表现。

2、内容治理交给社区,群体筛选避免一叶障目

一键订阅话题板块,只能帮用户粗略的解决兴趣选择的问题,包括“NEWS”全天候最新动态,以及一网打尽的搜索功能,虽然简单快捷,也节省了不少时间成本,但这仍然是中心化的操作模式,并不能将阅读时形成的“信息茧房”,从根本上避免和消除。换句话说,用户目前在ReadON获取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是后台在采集用户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阅读行为和画像进行的内容推荐和策展,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偏好。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去中心化”,让内容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避免因一叶障目而陷入“信息茧房”呢?这就是下一步ReadON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充分利用社区的智慧和力量,来对内容进行筛选和治理,使整个产品逐步演化成一个去中心化的内容推荐和策展,从而让“信息茧房”没有生存的空间和机会。

具体怎么做到呢?ReadON推出了一个和用户数据绑定的Archive,这个Archive记录了用户在不同话题领域的经验值和声誉,比如说,你是一个资深的DeFi爱好者,你看了很多关于DeFi方面的内容,或者说,你是一个GameiFi的爱好者,看了很多GameiFi方面的内容,这个Archive就会记录你在这个内容话题的经验值。

这些不同等级的经验值,未来会给用户带来不同内容社区的治理权利。也就是说,APP里涉及的所有内容板块的治理、投票选择,最终都会由这些社区经验值高的用户来承担,由他们来治理。你可以将它理解为大家熟悉的豆瓣产品,这些经验值高的用户,相当于豆瓣群组的管理员,他们的经验等级,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在这个领域的专业度。这样就将算法推荐,彻底让度给了各个领域的“顶尖高手”,从而避免了“一叶障目”的现象。

正如ReadON创始人Neo所说:“我们希望用Web3的方式,通过社区来定义社区想到的内容主题,来定义这个主题内容的文章是什么,然后来推荐给社区读者。”这是一种Web3的内容推荐方式、内容生产方式和内容分发方式,既是对传统Web2内容分发的补充,也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颠覆。

3、盈利模式面向B端,平台无作恶动机和空间

这几年,Web2平台经济发展迅猛,网络购物、交通出行、旅游住宿、订餐外卖、网络游戏等领域,陆续涌现出了许多大型平台企业。这些平台掌握着用户大量数据,通过算法手段精准营销,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但同时也坑害了用户的权益,比如利用大数据杀熟、搜索竞价排名推荐、直播推送庸俗内容、刷好评隐差评使评价结果失真、采用算法限制交易……总之无所不用其极。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传统的平台企业之所以假借算法的外衣,明目张胆的给用户挖坑设置陷阱,不顾吃相的为自己敛财牟取暴利,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利”字在作祟。这就是人性,没有办法。

说到这里,我想你肯定会问:作为Web3内容社交领域的重量级平台,以及有志于颠覆Web2算法推荐模式的领军性企业,ReadON会不会在哪一天做到一定量级时,也无法避免的靠拿捏用户数据,做一些有悖良知和作茧自缚的事情呢?

在搞清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ReadON的盈利模式。

ReadON虽说是一个面向C端的产品,但最终使其盈利的却是B端的Web3项目。经过了解,ReadON的收入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广告收益,另一个中介收益。

首先来说广告收益,这个很好理解,今天Web3有很多项目,他们对自己的一些宣传,一些信息传递,实际上是蛮缺乏的,这其中就具备了商业场景。也就是说,他们可以通过提供赞助,或者直接购买ReadON的Token,在ReadON平台做他们的推广和宣发。

再来说中介收益,今天Web3许多项目方,很想找到他们精准的用户,这其实是整个Web3一个特别大的痛点。而ReadON上链的SBT,则记录了用户的的一些喜好,同时ReadON本身又是一个内容消费的场景,这在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信息的中介。也就是说,这些项目方可以付出一些成本,在ReadON找到他们的目标用户,这比他们简单的做一些任务类的活动,以及在推特上发一些空投,它的定向效果一定会好很多。

只不过,因为会使用到用户的一些数据,这些项目方除了支付ReadON相应的费用外,还会为这些用户提供一些奖励,也就是用户自己的数据会得到分润。这一点,恰好是Web3的精神所在,也是Web3和Web2最大的不同。

好了,从ReadON的盈利模式来看,它实际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三角,也就是“用户 — — ReadON — — 第三方项目”之间的商业闭环,解决了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的利益分配。

这个闭环不仅合乎商业逻辑,也十分自洽,除了正常的供需关系,不存在相互之间的博弈。因此在我看来,至少它是没有作恶动机的,如果有,那也是作茧自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至于作恶空间,那就更谈不上了,且不说链上数据做不了假,单说内容治理这块,ReadON也是无法左右的,因为一切都是去中心化的,由社区说了算,而最终能够影响用户消费的,恐怕只有用户自己。

技术革新任重道远,格局打开方见大千世界

《全球陷阱》一书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奶头乐”理论:大部分人缺乏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他们遵从单一的兴奋点行动,并且沉迷其间。在信息茧房中,人们不喜欢烧脑,只啃食爽文,不是在学习,只是在取悦和麻痹自己。

传统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的自制力,缩小着我们的认知边界。它们取悦我们,也在驯化我们。这些信息像茧子一样,一层层的将你裹住,让你欲罢不能。最可怕的是,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茧房”里,还以为自己增长了许多见识,学到了不少东西。殊不知,深度学习已经离你渐行渐远,你的世界正在一天天被蚕食。

如果说,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我们在乎它的安全和保质期,怕吃出什么毛病。那么,对于脑子里吸收的信息,假如我们不在乎其优劣,没有筛选能力,没有决择能力,甚至任何噪音都不去过滤,那后果,是不是细思极恐?

所幸的是,在今天Web3的阵营里,一个深耕内容社交领域,被誉为“华人之光”的重磅产品 — — ReadON,勇敢的站了出来,打响了信息“破茧”的第一枪。可以说,这是一场新的技术,新的革命,是对传统Web2长期奴役、驯化、剥削、压榨的一次反抗。虽然目前来看,ReadON产品还不够成熟,很多技术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离真正的去中心化内容治理,尚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至少,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当然,ReadON仅仅只是社交领域的一个细分赛道,而社交领域,也不过是整个社会运行里的其中一环。如果我们将视野全部放开,你会发现,今天无论是线上的购物消费,还是线下的人际交往,无论是真实世界里的生活琐碎,还是虚拟世界里的兴趣探索,都已经或多或少的被“信息茧房”染指,更多的沦陷。

换句话说,ReadON掀起的这场革命,只不过是传统互联网的“冰山一角”,一个更大的世界也亟待“破茧”,未来的路还十分漫长,可以说道阻且艰。

不过,我想说的,假如每个人都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就很难获取认知水平以外的东西。一个人越是自以为是,就越会在“信息茧房”中不可自拔。在我看来,技术再好也只是辅助,它既不能将一个坐井观天的人从“信息茧房”里解救出来,也无法把一个迷之自信的人从现实泥潭里唤醒。因此,除了时刻保持清醒,保持自律,我们更要有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探索这个世界,让无处不在信息,不再成为束缚我们的茧房。

最后,我想将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老师的成功哲学,分享给大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般人,历万端事”

关注老猫:
Twitter:
https://twitter.com/@readonlm
Medium:https://medium.com/@readonlm
YouTube:https://youtube.com/@readonlm
ReadON:ReadON老猫

ReadON注册:
https://readon.me/invite?invitation_code=UEN8AT
邀请码:UEN8AT

--

--

ReadON老猫
ReadON老猫

Written by ReadON老猫

Web3内容聚合\分发平台ReadON布道者。推特:@readonlm

No responses yet